生物学杂志
主办单位: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
国际刊号:1008-9632
国内刊号:34-1081/Q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1773 人次
 
    本刊论文
贵州省辣椒疫霉菌生物学特性和辣椒抗疫病性鉴定方法初探
  摘要:对来自于贵州省不同栽培地区的8个辣椒疫病病原菌分离物进行生物学特性及辣椒抗疫病性研究。经形态特征及回接发病特征鉴定,确定这些菌株为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8个菌株在CA上诱导产生的孢子囊形态特征和平均大小无明显差异。在一些辣椒品种中,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可能共存。建议在生产中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选用不同的抗病品种。

  关键词:辣椒;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生物学特性;抗病性

  中图分类号:S436.418.1+9;S4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20-4845-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4.20.019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Pepper Resistance to 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 in Guizhou Province

  WANG Ying1,WANG Shu2,ZHAO Yu-qiao2,XIANG Zhun1,LIU Ying-ying1,ZHANG Yu-wu1

  (1.Guizhou Province Institute of Biology, Guiyang 550009,China; 2.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rbin 150111,China)

  Abstract: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sease resistance of eight isolates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pepper cultivating regions of Guizhou province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ymptoms after reinoculated to pepper, these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as 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 The sporangia induced on CA medium were morphologically similar.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resistance in certain pepper cultivars were coexisted. In production,it is advised to choose different disease-resistant varieties based on the local specific situation.

  Key word: pepper; 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disease resistance

  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 是危害辣(甜)椒的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是贵州省各地辣椒的主要病害,在辣椒重病区,枯死率可达80%以上,产量损失也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贵州省辣椒生产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贵州作为全国辣椒的主产区之一,疫病近年来发生愈来愈严重,尤其是对无公害蔬菜基地和定单农业基地已产生较大影响。本研究对收集到的8个病菌菌株和4个辣椒品种(系)进行生物学特性和抗疫病性鉴定研究,为明确贵州省辣椒疫病病原菌的分类特征及为害特点、有效地控制辣椒生产中疫病的发生和危害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样本采集

  2013年8~9月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乌当区、开阳县、罗甸县、遵义市遵义县和绥阳县的辣椒种植地里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辣椒疫病病果,独立分装带回实验室。每块发病辣椒地随机取3~4个病果,样品情况见表1。         

  1.2  培养基

  ①胡萝卜(CA)培养基;②马铃薯琼脂(PDA)培养基;③油菜子(RMA)培养基;④玉米粉(CMA)培养基;⑤燕麦片琼脂(OMA)培养基;⑥选择性培养基(CA培养基+多菌灵50 mg/L+利福平110 mg/L+五氯硝基苯60 mg/L+青霉素60 mg/L);⑦Petri液[Ca(N03)2 0.5 g/L +MgS04 0.15 g/L +K2HPO4 0.1g/L +KCl 0.05g/L]

  1.3  辣椒疫霉菌的分离、纯化
  将自然发病田中采集带回的病果剥开,直接挑取菌丝置于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25~28 ℃恒温培养。待选择性培养基上长出白色菌落后,挑取菌落边缘菌丝尖端于CA斜面上进行纯化。采用灌根法把辣椒疫霉菌回接到辣椒植株,选取表现出与田间症状相同的菌落,再分离后选取其中的8个菌株(表1)进行鉴定[1,2]。

  1.4  辣椒疫霉菌的鉴定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培养在C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的菌丝分别接种在培养基①-⑤上,设置6个温度,分别为8、15、25、30、35、40 ℃,每个处理3次重复。接种6 d后,调查病原菌菌落的生长直径,观察菌落、菌丝、孢囊梗、孢子囊等形态特征。挑取CA培养基上的菌丝块于Petri液中,室温下光照24 h可产生大量孢子囊。挑取产生孢子囊的菌丝块于试管中,加水l mL,用力摇晃5 min,观察孢子囊的脱落情况,测量孢子囊大小和乳突高度[3,4]。

  1.5  辣椒疫病的抗性鉴定

  分别将8个供试菌株用无菌水配制成孢子悬浮液,接种浓度为1 000 CFU/mL,接种4个供试辣椒品种,每品种3个重复。接种采用灌根法,接种量5 mL/株。接种后保持土壤湿润,温度控制在25 ℃左右,6 d后调查各处理的发病情况[5,6]。按病情分级标准调查植株的发病情况[7,8]。

  1.6   病情分级及抗性评价标准

  病情划分为6级。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0%以下;2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0%~20%;3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20%~30%;4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30%~50%;5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50%以上。

  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相对级值)/(调查总叶数×最高级值)×100。

  抗性划分:高抗(HR):病情指数0~5;抗病(R):病情指数5~15;中抗(MR):病情指数15~30;中感(MS):病情指数30~50;感病(S):病情指数50~70;高感(HS):病情指数大于70。

  2  结果与分析

  2.1  贵州省辣椒疫霉菌生物学特性

  2.1.1  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特征  25 ℃条件下培养,供试菌株在CA、PDA、RMA、CMA、OMA培养基上表现相近,2~3 d即可形成洁白而丰满的圆形菌落,尤以在CA培养基上菌丝浓密,生长较快。不同培养基上的P1菌株的菌落形态见表2。

  2.1.2  不同温度下菌丝的生长情况  辣椒疫霉菌菌株在不同温度下菌落的生长情况见表3。8个菌株在15~35 ℃的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 ℃,8 ℃和40 ℃都不能正常生长,但是8 ℃的低温只是抑制了菌丝生长,并没有使菌株致死。

  2.1.3  孢子囊的形态特征  8个菌株在各培养基上都能产生成熟的游动孢子囊,孢子囊形态变化不大,多为圆形、长椭圆形、不规则形等,绝大多数为单乳突,偶有双乳突出现。在CA培养基上诱导的孢子囊的平均长度为33.5~48.4 μm,宽度为25.5~31.5 μm,长宽比(L/B)为1.2~1.8,柄长为29.4~36.2 μm,乳突高为4.7~6.3 μm(表4)。

  2.2  室内叶片抗性鉴定及品种间的抗性差异

  由辣椒疫病室内抗性鉴定结果(表5)可以看出,供试的8个辣椒疫霉菌菌株对4个辣椒品种均有一定的致病性,菌株总体致病力由强到弱P6、 P3、P1、P5、P7、P2、P4、P8,辣椒品种总体抗疫病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小米椒、遵义辣椒、花溪辣椒、朝天椒。

  3  小结与讨论
  对来源于贵州省不同辣椒栽培地区的8个疫霉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研究表明,8个菌株在CA培养基上诱导产生的孢子囊形态特征和平均大小无明显差异,多为圆形、长椭圆形、不规则形等,绝大多数为单乳突,偶有双乳突出现。孢子囊的平均长度为33.5~48.4 μm,宽度为25.5~31.5 μm,长宽比为1.2~1.8,柄长为29.4~36.2 μm,乳突高为4.7~6.3 μm。在一些辣椒品种中,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可能共存,辣椒疫霉菌的致病力强弱跟菌株与辣椒品种的组合有关,表现在不同菌株对同一辣椒品种的侵染力不同,同一辣椒品种对不同菌株的抗病力不同[9]。因此,在生产中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选用不同的抗病品种。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生物学杂志 》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生物学杂志 》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